新聞

2025年9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安當小學 - 2025年9月
持續追求卓越 激發學習動機
聖安當小學以「公、誠、勤、毅」為校訓,貫徹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:真理、義德、愛德、生命、家庭,培養學生良好品格以及批判性思維。李偉鋒校長重視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;刺激學生學習動機,提升自學能力,延展他們的學習空間,培育同學成為德才兼備的學生。今年,同學的中學派位成績理想,多位同學考入皇仁書院、喇沙書院、張祝珊英文中學等受家長觀迎的中學。
奠定深厚英語基礎 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,擴闊國際視野
學校相當重視學生的語言發展,致力營造良好的英文語境,協助同學打好英語基礎。自幼小銜接階段起,學校便為小一新生製作由外籍英語教師編寫的英語小冊子,內含二維碼連結,讓學生在暑假期間可以觀看影片,學習小學常用英文單詞。
小一設有雙班主任,其中正班主任由英文科的科任老師擔任,讓新生從入學第一天起便浸淫於英語環境中。學校還聘請了三位外籍老師,他們不僅負責教學,還編制校本拼音學習教材,幫助同學打穩基礎,掌握英語聽、說、讀、寫的技巧。
課堂以外,學校亦安排外間機構開展英語戲劇和朗誦等活動,並舉辦境外交流學習,帶領學生前往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家,如新加坡,讓他們在英語語境中活學活用,拓展視野。
此外,學校與一所英國小學合作,通過網絡、視像和書信等方式,讓學生與當地小朋友建立筆友關係,不僅訓練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,還增進了對外地文化與風土人情的理解,培養國際視野。
三步分層策略 推進自主學習
學校分層推進自主學習,首先着眼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,然後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學能力,最終拓展學習的空間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學校採用了多元化的功課形式,除了傳統的紙筆課業,還引入了拍攝、角色扮演等趣味課業,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與此同時,學校廣泛運用資訊科技,並提供相應的指引,幫助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自學。隨着學習動機的提升,學生逐漸培養出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,建立起自主學習的基礎。他們的學習不再局限於課堂內,而是透過網絡和閱讀等方式,在課後進行更深入的自學探索。
特色STR3EAM教學 創新發明回饋社會
學校具備前瞻及創新的課程規劃,推行的STR3EAM計劃,除了涵蓋STEAM元素外,還融入宗教(Religion)、閱讀(Reading)及探究(Research)元素,通過跨課程閱讀與探究式學習,培養學生的創意、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。同時,學校秉持天主教精神,指導學生以知識延展愛心,學會關懷他人。過去,學生曾設計出智能柺杖等創新發明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展望未來,學校計劃將電腦科優化為「智慧科技科」(Smart Tech),加入AI元素以配合時代發展。在配套設施上,學校引入高端科技,設立全港首間Lego STEM Lab及採用內地最先進設備的科學實驗室;天文室內設有模擬太空艙及巨型屏幕等特色設施,並購置高仿真太空衣,以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。
豐富活動發揮潛能 屢獲殊榮提升自信
學校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,涵蓋音樂、藝術、體育和學術等領域,讓學生全方位發展。活動包括中國舞、管弦樂團、e樂團、游泳和田徑等,並在過去幾年榮獲多個獎項,如中國舞高級組(群舞)優等獎,九龍東區小學校際游泳比賽男子甲組團體冠軍、女子甲組團體冠軍、女子丙組團體冠軍、男子和女子甲組接力賽冠軍以及女子丙組接力賽冠軍等殊榮。此外,學校更推出全港首創的「遙控越野四驅車課程」,讓學生深入了解汽車結構;並開設陶藝課程,設有兩個電窯配合教學,體驗陶瓷燒製,從中探索興趣。為了提供機會讓學生盡展潛能,學校舉辦才藝大匯演,本年度有超過250位學生參與演出,同學們傾力演出多個精彩節目,得到觀眾熱烈讚賞。
深入了解國家發展 開闊眼界、增廣見聞
為了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歷史和發展,學校積極響應教育局指引,推動中華文化與國安教育。每年,學校都會邀請不同嘉賓蒞臨,包括立法會議員鄧飛及香港航天學會會長雷健泉等,以拓展學生的視野。學校亦定期舉辦各類活動,如中華文化日和《國家安全活動日》,透過華服展示、攤位遊戲、非遺傳統講座等多元化形式,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。早前,學校更帶領全體教師前往深圳的姊妹學校進行交流,並參觀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,深入了解大灣區的最新發展,促進中華文化、國安與科技教學的融合。
校本特色價值觀課程 日常生活實踐正向品格
學校以校訓「公、誠、勤、毅」為指導,結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和教育局強調的12個首要價值觀和態度,整合成為校本價值觀課程,構建以「知、情、行」為基礎的完整價值觀框架。去年,學校以四年級為試點,將價值觀融入教學主題,並通過早會、早禱及校園中佈置聖經金句等方式,推動價值觀的實踐,達致「有
機結合,自然連繫」。
學校重視關愛文化和人際相處,通過宗教課、成長課、早會、集體活動,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,並在群體活動中實踐這些理念。早前,學校參加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生命教育計劃,推行全校參與的德育大課及班本活動。例如,透過班長選舉教導同學有關「公平」的概念。
營造關愛校園文化 關注學生成長需要
學校積極營造關愛的校園文化,教職員十分關心學生的情感需求,彼此間相處融洽。李校長分享:「作為校長,我每天都會與不同的同學共進午餐,通過交談了解他們的需求及困難,進而思考師長能提供怎樣的幫助,拉近我們的距離。學生能夠信任學校和老師,自然會更願意接受指導。」
此外,學校特聘兩位駐校社工,協助了解學生在情緒上的需求。家校之間亦保持緊密的溝通,經常邀請家長參與討論學生的需要。李校長指出:「每位小朋友的性格特質各異,他們的行為偏差可能源於情緒問題、家庭原因或其他因素。我們需要向家長了解情況,從而提供最適切的幫助。」
設立幼小銜接小組 循序漸進掌握學習模式
學校特別設立幼小銜接小組,由經驗豐富的副校長帶領,旨在幫助新生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。在暑假前,學校會舉辦小一簡介會,並於八月開展小一適應課程,讓新生有機會認識老師和同學,提前適應小學環境。每級也設有級主任,並在小一設有雙班主任制,加強照顧小一學生的身心健康,確保他們在新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。此外,小一的首次評估不計入全學年總分,人文科和科學科則以專題研習及課堂表現作為評估標準,循序漸進讓小一學生掌握學習模式。